五年后不再“红眼眶”,黄山赛区走向足球“大世界”
8月22日,2025第40届“上海银行”杯
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交流赛
在浦东前滩体育公园正式拉开帷幕
来自全国八大赛区的青少年球队
在此齐聚
向全国总冠军的荣誉发起冲击
并同步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安徽黄山赛区的黄山市初中和高中代表队已连续五年踏上这片赛场,从青涩球员到成熟领队、从首次参赛的懵懂遗憾到如今的从容坚守,这支队伍的故事里,藏着两代校园足球人的热血与成长。
五年,从男孩到“元老”
“这是我第五次来晚报杯了,算是‘元老中的元老’。”刚结束高考、即将赴海南读大学的黄山队领队陈闽鑫,身着去年赛事发放的红色文化衫,背着单肩包在初中组与高中组赛场间穿梭。遇到相熟的工作人员,他会笑着打招呼——“今年当领队啦?”“是呀,换个身份回晚报杯!”在不少人眼里,这个五年前输球后抹泪的少年,早已褪去青涩,成了能扛事的“大男孩”。
陈闽鑫(后排右二)
2020年,还是初中生的他第一次以球员身份踏上这片草坪,首场比赛便遭遇强劲对手,失利后他和队友们蹲在场边红了眼眶,那句“从没想过外面的队伍这么强”,藏着小城少年对“足球大世界”最直白的执念。那时的他,满脑子都是“怎么把球踢好”,眼里只有赛场的攻防与输赢。
如今第五次来上海,身份从球员转为领队,陈闽鑫的关注点彻底变了。从“自己踢好”,变成“让队员踢好”。身份转变后,他也会遇到因对接事务繁琐而困惑,但“让队员安心比赛”的目标始终清晰。作为曾经的球队队长,陈闽鑫在队员中颇有威信,却从不说教,而是用亲身经历传递信念:“我们出来不仅代表俱乐部,更代表黄山,言行举止都要给家乡争光。”
陈闽鑫在往届比赛中
此次参赛,他给队员定的目标是“赢下一两场小组赛”,但更看重与强队交手的机会,“只有跟新疆、台州这样的老对手踢,我们才能真正进步,这也是我们连续五年再来上海的原因。”这份蜕变藏在无数个细节里。过去采访陈闽鑫时,他会紧张到说不出完整句子;如今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甚至还代表球队参加了直播分享会。
当被问用一个词形容与晚报杯缘分,陈闽鑫笃定地说:“幸运。”这五年,晚报杯不仅让他从男孩长成能扛事的大人,更让他成了沪皖青少年足球交流的“微小参与者”。赛事让上海的专业资源“走出去”,也让黄山的足球热情“走进来”。“就算以后不能带队,我也会自己买票来上海加油。”他摸着身上的晚报杯标志,眼里坚定地告诉记者:“只要这个交流平台还在,我就来当‘老纽带’,帮更多黄山孩子看看外面的足球世界。”
四年亚军,终圆上海梦
与陈闽鑫的“资深”不同,高三学生昝鹏飞是第一次站上晚报杯的赛场,却也是最后一次以高中生身份参赛。“前两次因为球队拿了亚军,没资格来,今年终于有机会了。”昝鹏飞说道。
小伙子的语气里满是珍惜,却也藏着一丝遗憾。此前在一场比赛中,他因一次拼抢导致内侧韧带与肌肉损伤,虽恢复迅速能正常走路,但赛前尝试上场时,受伤部位仍会受到影响。“本来想好好感受下这片草坪,跟强者过过招,太可惜了。”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在场边为队友加油,“不管上不上场,我们都是一个团队,在场下也要和兄弟们并肩作战。”
昝鹏飞的足球生涯里,“亚军”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从初二到高二,他随队征战四年,拿了无数次赛区亚军。“一直想拿个冠军证明自己,却总差一步。”这次能站上全国赛场,对他而言已是一种突破。“出来比赛主要是学习,面对强者,谁都想跟他们踢一场,哪怕只能在场边看,也能学到东西。”
其实,晚报杯的意义从来不止于“上场奔跑”这一种形式。对昝鹏飞这样因伤病错过上场机会的少年、对那些坐在替补席上随时准备待命的队员而言,这片赛场同样在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它让他们在近距离观察中学会战术理解,在团队协作中懂得责任担当,在与全国各地球员的交流中打开眼界。就像昝鹏飞这场“未能上场的首秀”,不是高中足球生涯的遗憾收尾,而是足球教会他“成长不止一种方式”的开端。
对黄山队而言,成绩或许不是唯一的追求,与全国强队交流的机会、队友间的并肩作战、代表家乡的荣誉感,以及晚报杯所承载的青春记忆,才是最珍贵的收获。而这正是晚报杯最动人的力量,它从不只成就赛场上的赢家,更用一片草坪、一场比赛、一段同行的时光,为每个普通少年搭建起看见世界、遇见成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