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市委办: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对体育事业的领导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开展网络舆情风险点排查和突出问题整治。做好七届市委第六轮巡察整改工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准确把握目标要求,全面落实重点举措。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按时圆满办结“12345”平台转办件,高质高效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力支持选派驻村帮扶工作。全力支持防汛救灾工作。
(二)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
全力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大力实施快乐健身行动和体育民生实事,高效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结合“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项目实施,在高新区重点推进健身路径和乒乓球设施建设,实现体育设施供给全覆盖。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圆满完成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赛任务,积极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大基层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推进全省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完成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改造升级工作。持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三)全面开展竞技体育提升年活动
抓好“主训”和“主育”基地建设,市业余体校获评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联合市教育局推进共建市级新型体育运动学校。推进竞技体育重点项目“一条龙”布局。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全面备战省十六运会。优秀运动员周燕在巴黎奥运会女子七人制橄榄球比赛中获得第六名,在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十人制橄榄球邀请赛斩获双料冠军,在2024年亚洲7人制橄榄球杭州站获得冠军,并与队友吴勤在2024年全国7人制橄榄球锦标赛中获得季军。
(四)提高青少年体育服务质量
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班。搭建青少年赛事平台,举办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体育主题健身活动。推动青少年体育组织发展。
(五)主动服务“大黄山”建设
高水平发展体育赛事产业,成功举办2024黄山马拉松、2024国际生态拉力杯(中国站)暨大黄山国际生态汽车拉力赛(黄山站)、2024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24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等193场赛事活动,共吸引超149万人次来黄山参赛、旅游观光和洽谈贸易。体育彩票业不断向好。常年保持与国家级单项运动协会交流合作,积极接洽泰山体育产业、力盛体育等体育头部企业,加强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高校的体育合作交流。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与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一体深学细悟、整体融会贯通、坚决贯彻落实。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切实改进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实施细则,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健全全民健身设施提升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大景区·花满城”三年行动和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要求,在建好用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面持续下功夫。加强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露营营地、古道驿站等设施建设,完善自驾车道、绿道、步道、古道全域四道网络系统。推进场地设施智能化智慧化。
2.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推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以省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为龙头,以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为示范,以“快乐健身 运动黄山”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品牌为依托,瞄准重点项目和重点群体,不断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支持各县(区)、乡(镇)、村围绕传统文化、人文习俗、自然资源发展“村乒”“村BA”“村跑”等赛事活动。
3.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着力从制度标准、人才队伍、健身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国家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全民健身状况调查,科学预测国民体质发展趋势。夯实基层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持续体卫融合工作载体建设,推进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
4.健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体系。切实抓好体育社会组织的建章立制和巩固发展工作。大力发展体育类社会组织。发挥体育社会组织骨干作用,打造社团品牌赛事,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三)以新型体校建设为抓手,积极备战省十六运会
1.推动“主训”基地建设。推进市、县(区)新型体校模式深度发展,打造市级新型体校建设模板,推进市级新型体校建设,完成场地设施的改造升级和运动员宿舍建设,制定招生政策和项目设置方案,面向全市开始招生工作。市级新型体校实现三集中管理模式,完善区县新型体校训练机制和人才输送通道,建立市、县(区)合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推进田径、游泳、跆拳道、举重、武术等体校重点项目队建设。
2.开拓多元培养模式。以专业化为导向,建设一批市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发展协会、俱乐部、学校参与竞技体育训练,完善市队县(区)办,市队校办、市队社会力量办的队伍管理和激励机制,推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发展。
3.积极备战省十六运会。制定参赛方案,布局参赛项目,选拔和注册运动员。力争参赛项目不少于16项,参赛运动员人数超上届,实现省十六运会金牌数、金牌占比和总分超上届,确保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四)持续深化体教融合,着力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
1.合力建设“主育”基地。支持发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打造“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广泛开展和普及体育运动,积极推动体育项目进校园发展,重点支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组建集体品牌项目队伍。
2.推进青少年健身服务。坚持“以体育智,以体育德,以体育人”宗旨,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发挥黄山体育名人效应,组织吕秀芝、周燕等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送教进课堂活动,持续举办体育教师、教练员培训班,开展阳光体育大会和“奔跑吧·少年”青少年体育品牌系列活动,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
3.规范青少年体育组织发展。抓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培训,规范培训机构发展,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细,促进全市青少年体育类社会组织的有序健康发展。
(五)全力办好市九运会,全方位展示体育发展新成果
突出工作重点,认真研究拟制竞赛规程总则,以及各单项竞赛规程,确保各项竞赛活动规范、有序进行。组织系列有特色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掀起全民健身活动新热潮,扩大市运会影响力。营造浓厚氛围,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类传媒媒体资源,运用各级各类媒体渠道,充分展示市运会的黄山特色。
(六)发展壮大赛事经济,全力赋能大黄山建设
1.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围绕黄山体育城市总体定位,构建体育赛事体系。加强对引进和申办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研究,注重与国内外各类体育协会、知名体育公司合作,统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赛事。积极争取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顶尖赛事。省市联手创意策划一批多元化、极具魅力的赛事IP。推动马拉松、环黄山、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等自主IP品牌赛事提质升级。
2.培优体育市场主体。推动成立黄山市体育产业发展集团,搭建推动产业发展、内引外联的国企平台,培育赛事经济的主力军,构建场馆运营及培训、体育赛事、体育康养等核心业务矩阵,进一步盘活用好场馆资源,打造赛训品牌,提升产业盈利能力。不断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扶持若干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体育龙头企业,鼓励各类中小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体育赛事、文旅、会展等骨干企业跨界经营,推动企业间互导资源流量。
3.推动行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体育+”“+体育”,打造“体育+”产业链条,发挥“体育+”溢出效应。营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新时尚,举办与文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赛事活动,推动赛事“流量”转为文旅“留量”。发展体育健康服务,助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展“运动康养”,发展户外、水上等运动康养业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低碳户外运动。
4.促进扩大体育消费。优化赛事设计,打造集观赛服务、文化宣传、旅游推广、住宿餐饮、运动社交、主题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场景,吸引更多人从“参加一场赛”转向“玩遍一座城”。依托发展假日经济、夜经济,加强与热点商圈、商业机构合作,积极植入体育元素,提高群众参与度,壮大体育消费群体。
5.拓展体育空间服务。打造串联黄山、太平湖、牯牛降等景区的环形世界最美马拉松、自行车赛道,沿途规划建设若干别具特色、设施齐全的赛事营地;开发一批游艇(轮)+垂钓、度假、商务等高端休闲体验产品,加快太平湖世界级运动休闲度假基地及体育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汽车自驾营地项目。
(七)深化拓展体育交流,发挥体育综合价值
1.搭建多元主体交流平台。创新举办赛事推介发布会,为体育、商务、文旅等相关企业及关联主体提供“搭平台、配资源、提建议、促交流”服务。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引入高水平市场主体,服务体育经营主体对外交流发展,积极推进对外招商和项目合作。
2.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保护传承徽州传统体育文化,不断丰富以赛事活动、运动项目、体育名人等为载体的体育文化内涵,将徽州传统体育文化展示与各类赛事活动深度融合,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不断挖掘丰富具有徽州特色的运动项目文化,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讲好黄山体育故事,创建更多体育文化品牌,深化体育文化融合发展。
中共黄山市体育局党组
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