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黄山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函
民盟黄山市委:
贵单位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发挥文化生态双优势 做强运动休闲新产业”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该提案的办理和答复工作。
我们认为贵单位提出的“发挥文化生态双优势 做强运动休闲新产业”的建议很好,为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局一直致力于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培育“黄山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因势利导,构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突出政策引领,先后制定出台《黄山市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5年)》《关于加快打造运动休闲健康城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山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黄山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黄山市“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明确提出建立与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持续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医疗、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参与赛事运营、场馆服务、项目建设、人才培训、公益健身服务、群众性体育比赛等。
二、乘势而上,高质量筹办重大赛事活动
我市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体育+”战略,以户外运动和品牌赛事为引领,推进体育与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以赛事活动为载体,激发城市活力,促进体育消费。同时建立了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组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安全有序承办重大赛事活动。创新并连续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先后成功举办了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亚洲青年摔跤锦标赛、全国竞走奥运会选拔赛、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活动,集中打造了中国黄山·登山、骑行、论剑、越野、水上等五大自主品牌精品系列赛事和群众性精品赛事活动40余项。
围绕“品牌引领,赛事赋能,助力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加强与国家单项运动协会的交流合作,积极申办共办赛艇、自行车、马拉松、越野跑、网球等项目的国际赛事,对标项目国家办赛标准执行,整合市域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全域化推进体育旅游,品质化推进文体融合,个性化发展康体养生,策划设计“‘体育+’文旅创意产品”,形成发展合力。锚定打造国际自行车城市目标,高品质举办2023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道穿越黄山、太平湖、徽州府衙、呈坎、宏村等极具黄山自然、人文气质区域的专业比赛;围绕“创意黄山”城市品牌,高定位谋划一批符合黄山特色的赛事,培育打造“中国黄山国际马拉松赛”赛事IP,积极谋划中国黄山国际高尔夫球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规格筹办2023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用好新安江、太平湖、月潭湖等水域及沿线陆上资源,举办户外比赛。
同时,我们将强化与官方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合作,强化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利用更广泛的平台与渠道发布赛事举办信息,吸引更多的优质品牌和人群参与,进一步提升黄山赛事品牌影响力,引入更多人流,借助赛事影响力,打造一座奔跑的国际会客厅。
三、顺势而为,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基地实体化建设。建成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
歙县桂林埃弗特网球小镇、齐云山体育休闲小镇、途居黄山汽车自驾运动营地、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宏村国际滑翔伞基地等一批生态型运动休闲基地,谋划推进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航空飞行营地、冰雪体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个区县入选皖南(县域)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5个项目入选全国优选体育产业项目名录、1个案例入选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共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1个、全国汽车自驾运动五星级营地1个、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26个,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3个、十佳精品景区1个、十佳精品线路2条,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条,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1个、精品体育旅游线路5条、长三角地区汽车自驾运动营地11个,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6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个、省级体育特色小镇1个、省级体育生态公园3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
二是完善设施,提升服务。全市现有省级体育生态公园3处,市级大型体育场馆3座,区县级公共体育场馆28座(含体育公园),乡镇全民健身广场83个;体育场地数量达4000余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6平方米;积极探索社区自主运营、公建民营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首个社区“365健身空间”于今年5月建成开放,市民每次花1元钱即可享受健身服务;市体育馆、市游泳馆等4座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推进智慧体育平台建设,整合体育场馆、赛事活动、商业运营等相关体育资源,在体质监测、运动指导、场地预定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搭建体育企业、体育组织展示、交流和服务平台。
四、优势互补,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徽风皖韵、“醉美乡村”—“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工作部署,我市聚焦打造以休闲度假旅游为引领的休闲度假、创意经济、会展经济、体育赛事、医疗康养、文化服务六大产业集群和环境适宜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大黄山”建设的全面推进,更加有力地助推黄山体育高质量发展。黄山体育因充分把握“大黄山”建设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和体育所需,积极引进更多优质体育资源和项目,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体育产业新生态,高标准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承办和参与体育赛事,每年年初召开赛事活动推介会,发布年度重大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计划,公开征集赛事合作伙伴,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政府举办的各类赛事交给社会力量承办。同时发挥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社会办体育。目前,全市共有县级以上体育协会、俱乐部143个,在库体育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392家。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做好“四送一服”工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召开体育企业座谈会,成立体育产业促进会,为企业纾难解困,搭建体育行业自治交流平台。举办体育消费节,发放体育消费券,引导体育消费。通过探索实践,有效释放了体育资源,激发了社会力量活力,促进了体育市场主体培育,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的良好局面。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黄山市体育局
联系电话:2532652
2023年6月25日
抄: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意见建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