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38777/202306-00023 信息分类: 办理答复情况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黄山市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3-06-28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关于对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59号建议的答复函

作者: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06-28 16:03 信息来源:黄山市体育局 阅读次数:

 


姚少卿代表:

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收悉您的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该建议的办理和答复工作。我局认为,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建议很好,与我市全民健身重点工作部署及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目标举措高度契合,为此我们深表谢意!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暖民心快乐健身行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市年均举办各类大中型体育活动300余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全民健身浓厚氛围。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2023年将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健全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全市县级以上体育协会、俱乐部167个。科学开展全民健身指导,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满意度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黄山特色的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仍存在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乡镇、农村、社区、住宅小区等公共体育设施需进一步提升完善。我局将结合今年快乐健身行动开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解决群众去哪练的问题

一是推进建设。整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小型多样的体育健身设施,扎实推进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建设,建设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今年计划完成全市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500个以上,建设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10个以上,百姓健身房4个,健身步道50公里以上二是做好开放。市体育馆、市游泳馆、市全民健身馆及市级体育公园常年对群众免低开放,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全年免费开放。同时,加快推进徽州区小型体育综合体、祁门县宋家山体育公园建设,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场地供给。三是鼓励参与。编制印发《关于黄山市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就近健身、学会健身、科学健身等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解决群众练什么的问题

一是搭建赛事平台。2023年全市计划举办赛事活动142场,积极筹办2023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南部赛区半决赛、88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社区运动会暨六球一舞(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气排球、广场舞)项目联赛等,大力开展健身走、工间操、健身气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丰富的赛事活动网络。二是积极组队参赛。组队参加全省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省级六球一舞业余联赛等省级及以上赛事活动,通过走出去,增进交流学习,引导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提升全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水平。

三、加大科学健身指导力度,解决群众如何练的问题

一是健全组织。推进市体育总会换届,建立健全以市体育总会为核心,县(区)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二是科学指导。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举办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率。2023重点开展健身气功·八段推广普及,广泛组织工间操培训、送教上门五进志愿服务活动等。5月中旬黄山市健身气功·八段锦推广普及启动仪式暨骨干培训班已正式启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加大宣传。充分利用黄山日报、黄山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平台,采用图文、动漫、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

四、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解决城乡不平衡的问题

一是完善设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建设健身场地、配置体育设施,利用村庄公共绿地、广场等空间,建设健身步道和体育活动场所,切实改善群众健身环境,搭建良好的健身平台,促进村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举办活动。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发挥单项体育协会作用,举办篮球、乒乓球、广场舞等农村群众性赛事。组织开展挑竹箩筐、推独轮车、抢收稻谷等形式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三是加强服务。以今年5月份我市承办乡村振兴全国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为契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机构等深入农村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向村民传授科学健身技能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科学有效开展健身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健身环境。

办复类别:A

联系单位:市体育局

联系电话:2535992

 

2023525

 

抄:市人大常委会人选工委、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市政府办公室意见建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