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统、新、引”组合拳 助力快乐健身提质增效
(一)在“统”字上下功夫,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复合利用空间资源,嵌入式建设口袋体育公园、社区百姓健身房;结合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加快推进体育设施适儿化提升改造;借力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和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推动城市步道系统互联互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全年计划完成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配建500个以上;新建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10个以上,配建社区百姓健身房4个;新建全民健身步道50公里以上。
(二)在“新”字上求突破,打造快乐健身服务品牌。培育“快乐健身在身边”品牌。举办群众身边赛事。精心筹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与妇联等共同策划覆盖各人群的赛事活动。开展群众身边培训。重点开展健身气功·八段锦推广普及,广泛组织工间操培训、“送教上门”、“五进”志愿服务活动等,引领健康黄山新风尚。做好群众身边指导。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工作,推动健康关口前移。
(三)在“引”字上见实效,撬动社会力量助力体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在体育赛事、场馆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设立体育社团发展引导资金和社团扶持资金,用好用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金,激发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的积极性。落实《关于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设施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加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