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黄山日报:“圈”在身边 健我体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设15分钟体育生活圈。我市建设成效及群众反响如何?为此走访。
1.现场锻炼热情高涨
春日的早晨,天虽阴沉,市体育馆附近健身小广场,10余位市民正在器材上锻炼。按摩揉推器载明,活动腕、肘、肩、膝关节,可舒经活络,缓解腿部疲劳,锻炼时双手手心正压转轮表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双手握扶手,单腿放按摩轮上,小腿往复滚动按摩轮,双腿交替锻炼。按照说明,老潘架上腿,享受按摩之乐。老潘说,退休了将锻炼视为头等大事,他家住市公安局附近,每天坚持过来健身一二小时,很方便。三位引体向上器能增强上肢及背部肌群力量,保健心肺及脑部器官,锻炼时双手握扶手,作引体向上运动。脱了外套,市民杨先生正在器材上匀速拉伸,一下、二下,直到十二下,方才落地小憩,调整呼吸。“我是屯溪区上新社区居民,到这里不到15分钟。有空就来锻炼,健身能愉悦身心。”他不无自得地笑指腋下,这里有不少肌肉,都是锻炼的成果。与杨先生结伴同来的还有老卢,他在一旁的双位扭腰器上锻炼腰、髋部,增强腰部灵活性、柔韧性。老卢笑说,他住屯溪文峰桥附近,家门口也有健身器材,考虑到这里器材更丰富,还能与杨先生一起,就常骑电瓶车过来锻炼。“运动时,忘记了所有烦恼,开开心心。”
离开市体育馆,记者过观光索桥,至屯溪南滨江路。黄山学校前,篮球场规模阔大,旁设儿童乐园。元一大观附近,树木蓊郁,步道整洁。市民吴先生住江南新城,已退休,每天基本要在南滨江路景观带行走万步。“江边空气清新,现在改造得这么好,在画里运动、休闲,心旷神怡。”他笑了。
2.调查健身条件改盖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他们感言,现在健身设施普及,出门不远就有,锻炼十分方便。市中心城区居民谭维新从事羽毛球运动20多年,对健身条件的改善赞不绝口,“我家在百大商场附近,打球很便利,一是去新建的屯溪区全民健身中心,10分钟可到,办了卡;二是去市体育馆;三是去羽捷球馆,一楼是健身房,二楼是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在三楼。打完球,人充满活力。我现在快退休了,仍然跑东跑西,就得益于锻炼,还能以球会友。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增强,不少单位高度重视职工健康,添置运动器材,如市交通运输局、供电公司、移动公司等。”徽州区居民唐礼亮尽管忙于抓经营管理,但运动健身不松懈,坚持打羽毛球、徒步。“徽州区农商行、永佳集团都有羽毛球场地,我每周打二三次球,一次约2小时。政府加大投入,永佳集团球馆条件也改善明显。现在,丰乐河畔建了步道,风景宜人,屯溪到岩寺也有快捷路,走路的地方不少,也较近。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话不假。”休宁县居民李军家住凤凰花园,近旁就是横江湿地公园,有步道,单双杠等体育器材齐全。天冷,他边走边跑,天暖就全程跑步,一般一次1小时左右,七八公里,有时也去县体育馆打乒乓球,皆在15分钟生活圈。
3.成效着力满足需求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成绩不俗。从市体育局获悉,去年,我市收集市、县(区)两级“五个一”公共体育场馆数据,保质保量完成省市县“五个一”名录库统计汇总;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目标任务的通知》,细化目标任务,全年建设106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与更新,加快建设体育公园、智能健身步道、登山道、绿道;利用体育强省及体彩公益金225万元,建设市县两级社区健身设施,中心城区共建成3个社区“365健身空间”,以每人每次1元的收费标准面向周围社区居民开放,7个县(区)社区“365健身空间”也陆续向市民开放;持续做好民生工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工作,印发《黄山市2021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黄山市2021年民生工程(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宣传月活动方案》,进一步扩大民生工程宣传范围;推进《黄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印发《黄山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该局工作人员表示,2022年,全市至少建成80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落实全龄友好理念,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推进社会力量建设场地设施,以开展山水、冰雪等时尚运动项目为契机,积极引进相关体育设施。